- home
- 铜雀简介
- 历史
- 铜雀历史
铜雀历史
起源

- 铜雀区于1980年4月1日从冠岳区分离,成为首尔市的第17个区。其名称来源于铜雀渡口,悠久的历史与汉江息息相关。
- 汉江贯穿朝鲜半岛中部,是韩国的生命线,也是历史与文化的源泉。特别是汉江沿岸地区,自史前时代起就是韩国人民的重要据点。汉江为韩国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作为通往中国的重要门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统一新罗之前
- 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记载,长寿王于475年征服了汉江下游地区。据推测,长寿王在鹭梁津以西至光明市一带设立了应伐奴县,在鹭梁津以东至安养、果川一带设立了栗木郡。三国统一后,应伐奴县改名为高阳县,栗木郡改为栗津郡。高阳是高产的农业区,栗津以栗树和鹭梁津一带的都津村闻名。
高丽时代
- 高阳县改编为金州,栗津郡改为果州后,金州和果州在显宗九年(1018年)成为安南都护府和广州牧的一部分,作为中央集权政策之一。然而,未派遣官员,仍为自治地区。
朝鲜时代
- 自汉阳被定为朝鲜首都后,铜雀凭借其鹊渡江(汉江)成为连接三南地区的汉城门户。随着铜雀渡口和鹊渡口的进一步发展,人口与资源不断汇聚,成为社会经济中心和战略军事要地。
- 肃宗二十九年(1703年),金卫营所辖的别将军营设于此地。金州和果州于太宗十六年(1416年)改编为金川县和果川县。后于正祖十九年(1795年)并入始兴县。
- 极为孝顺的正祖大王每年都会前往水原的显隆园祭拜父母。为此,他召集全国各地的大船搭建船桥。这是全国性的盛事和节日,众多士兵参与。当时,负责船桥的营造署和供国王休息的龙阳奉朝亭建于现今鹭洞的鹊渡口一带。始兴区地位更加重要,并修建了连接鹭梁津至水原的道路。
18世纪末
- 18世纪末,随着自由贸易和商业的繁荣,江上商人也随之兴盛。由此,汉城人口迅速增加,连接水原与汉城以及铜雀渡口都津村的道路也极为繁荣。
- 甲午更张后,八道制改为二十三府制,本地区划入果川郡、始兴郡、仁川府,以长承峙为界。日治时期,铜雀区、冠岳区、永登浦区并入始兴郡。1936年划归京城府永登浦事务所。韩国光复后1973年,始兴郡、金浦郡、富川郡部分地区划入永登浦区,冠岳区从永登浦区分离,铜雀区划入冠岳区。1980年4月1日,铜雀区最终从冠岳区分离,开始作为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
